有關《合成》的賞析文章包括:

 

1.「合成計劃」的補充理論

 

2. 空中衛斯理書齋 - 合成(連結至「葉李華個人網站)  主講:葉李華,主持:梅少文

 

返回倪學網首

 

 

 

 

 

 

「合成計劃」的補充理論    作者:紫戒 (修訂於2008518)

 

生命的創造和改變,在科幻小說是一個常用的題材,並因為牽涉到「神的領域」,故事中研究這範疇的科學家,一般都受到社會壓力而暗地裡做實驗,最後多發展成悲劇。被譽為西方文學的第一部科幻小說《科學怪人》(Frankenstein),就講述天才醫生弗蘭肯斯坦(Frankenstein)創造了科學怪人,怪人的身體絕大部分是從墳場中偷出的屍塊拼成。

 

倪匡也有很多故事提到這個範疇,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《妖火》,就提到張小龍改變了美州黑豹的習性,能吃素為生;其理論則是控制內分泌,從而改變了黑豹的遺傳習慣。其他故事包括《合成》、《創造》、《後備》及原振俠系列的《精怪》等等,甚至在《成精變人》中講述上帝如何造人。

 

在《合成》中,衛斯理第一次遇上人類被改造。亞昆是一個白痴,他出世時就已經不正常,他的手和腳都特別短,特別粗壯。經過裴達教授的「合成計劃」,他變得力大無窮,身手敏捷,衛斯理更被他打斷兩根肋骨,在醫院躺了一個星期。後來,衛斯理率領精心挑選的警員,和傑克中校一起合作圍捕亞昆,但也差點兒被亞昆用一塊七八十斤的大石擲死,幸好傑克中校開鎗射殺了亞昆。

 

此外,被改造的亞昆兇性大發,他以極殘酷的方法殺害裴達教授,並把他家中的一切徹底地破壞,其兇恨的程度,連警方都不向外公佈案發現場的情況。衛斯理看過裴達教授的屍體後,也忍不住發抖起來,並決定不讓裴達教授的妹妹裴珍妮看到他的屍體,因為如傑克中校形容,這是「一個人所能做出 這最兇惡、最無血性的行為」;有趣的是,衛斯理對此說法帶點懷疑,他說:「中校,別忘記在幾億年之前,人和別的食肉動物,沒有分別。」由此可見,衛斯理認為只有野獸或野蠻的原始人才會做得出。

 

當衛斯理看到裴達教授家中受破壞的情況,形容這種破壞為「是為破壞而破壞,只有最沒有人性的人才做得出。」而且破壞是由亞昆一個人做成的,只有亞昆的怪力,以及他的行動「快得幾乎和猿猴一樣」,才可以做得到。 雖然亞昆的行為被一容為沒有人性,但另一方面,他童心未泯,住在裴達教授家中時,就養著一瓶蝌蚪,並貼上「亞昆養的」四個字。當他破壞裴達教授家中的一切時,那一瓶蝌蚪還是完好無缺,後來他更返回案發現場尋找蝌蚪。

 

亞昆亦有他被改造前的記憶。他返回自己所住的偏僻鄉村,拆下家中的門,拿走了自己用及玩的東西。根據村長所說,亞昆雖然是一個白痴,但他的本性非常善良,他對其他小孩子很好,就算走路踏斷了一根草,都會發上半天呆。

 

但為何善良的亞昆會變成殺人魔呢?在故事中就提及一些關鍵,就是亞昆進行的謀殺及破壞是極之沒有人性、他氣力奇大和行動敏捷如猿猴。而改造亞昆的實驗就稱之為「合成計劃」。

 

合成,一般是指兩個或以上的物質合而為一的過程。而在故事中,合成就是指猿猴的腦和亞昆合而為一,即是裴達教授將猿腦移植到「亞昆」的腦殼中,代替了他原來的白痴腦子!原文這樣提到:

 

       『我的估計不錯,裴達教授之所以要在「亞昆」頭頂上加上螺絲,是因為便於觀察他腦部的情形,因為那塊塑膠板一移開,就看到了「亞昆」的整個腦。

 

      也就在那時,那三個從事剖驗工作的專家,一齊抬起頭來。他們中有兩個,不及拉下口罩,便叫了起來:「天,那不是人腦!」

 

      是的,那不是人腦,那是一副人猿的腦,連我這個對生物學只有膚淺認識的人,也可以分別出人腦和猿腦的不同,在「亞昆」的腦殼中,是一副猿腦!』

 

 

亞昆的腦殼已不是人腦,換了猿腦,解釋了亞昆沒有人性的謀殺及破壞行為。不過,亞昆原先的腦被換了後,他童心未泯的行為、對家中的回憶,又是從何而來呢?故事沒有提及,似乎需要多一些理論來補充這缺口,以下則是我的一些想法。

 

古時的人都以為心是負責思想及感情的器官,所以就有「心想」「心思」、「開心」及「憂心」等詞語。漸漸,大家發覺腦部才是負責思想及智力等,而心臟則是負責血液在人體內的循環。

 

日本漫畫家北條司在他的作品Angel Heart(天使心)中,提到女主角香螢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後,擁有心臟的原有人慎村香的記憶及思念,並憑著這記憶找到了慎村香所愛的獠……

 

事實上,也有很多事實令我們懷疑人體器官是可能懷有記憶的。例如,美國女子西爾維婭(Claire Sylvia)曾撰寫自傳《換心》(A Change of Heart),提到她在1988年,移植了一名少年的心肺後,變得喜歡吃炸雞和青椒,性格變得輕佻及有男人味。更奇怪的是她夢見自己和一個叫Tim L的少年結為好友。後來,她找到捐贈者的家人,証實捐贈器官的男孩很喜歡吃炸雞和青椒,而那少年的名是Tim Lamirande。

 

1995 年,美國的格雷厄姆(Sonny Graham)患上充血性心臟衰竭病,移植手術後,他透過捐贈機構提供的資料得知捐心人名科特爾(Terry Cottle),是自轟身亡的。格雷厄姆在1997親身答謝科特爾的遺孀謝里爾(Cheryl)時,兩人一見鍾情。格雷厄姆覺得彷彿在很久之前就認識她,兩人相愛,最後亦結了婚。可惜的是,格雷厄姆於2008年,和科特爾一樣,自轟身亡。

 

有些科學家認為「細胞記憶現象」(Cellular Memory Phenomenon)理論可以作出解釋,因為細胞會「記得」原來主人的性格,並會隨著移植器官時轉到送到受贈人身上,令他們轉性。

 

有理論提到人類的腦電波會傳送到身體上不同的器官,並以電脈衝的形式在血管中輸送,因此心臟會是接受最多這類電脈衝的器官。亦有理論提及人類的每個細胞會發出「光能量」,或許就是人類的記憶。有些移植心臟的醫生特意邀請了能感覺得到「光能量」的「靈媒」,感應從損贈者身上取出來的心臟,「靈媒」 竟然可說出捐贈者的生前記憶。

 

當然,現時仍未確認以上理論,有關事例亦可以說是巧合或個別事件,但現時科學水平亦未能完全推翻或証實器官有記憶這說法。

 

或者,以上的理論能解釋換上猿腦的亞昆,為何仍能擁有以往的記憶及童心吧。

 

(完)  回頁首

 

返回倪學網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