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《貝殼》的賞析文章包括:

 

1. 《貝殼》 - 放下、放不下和放棄

 

2. 空中衛斯理書齋 - 貝殼(連結至「葉李華個人網站)

 

返回倪學網首

 

 

 

《貝殼》 - 放下、放不下和放棄          作者:紫戒(200938日

 

《貝殼》是講述一個富豪做回自己的故事。

 

萬良生寧願做一隻海螺,也不要做一個活在千絲萬縷關係中而喪失自己的人。他放下了財富及地位,反而變得更快樂。

 

「放下」,在禪學中常常看到這個字眼。說是很容易的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只要放下,效果即時彰顯。但何謂放下呢?

 

在《貝殼》中,白素和衛斯理在海中因失去了海水推進器,需要長途游泳才能返回遊艇。當她感受到死亡的氣息時,似是看透人生,想到人生總是在痛苦中求存,為何不早早「放下」自己的生命。事實上,白素此舉,是「放棄」,而不是「放下」。

 

衛斯理則「放不下」了。他雖受到白素的影響,想到人生總是充滿痛苦,死亡才會來臨,但他憑堅強的意志,一隻手扶住白素,一隻手像是機械般划動著向前游。衛斯理的「放不下」,在層次上是高於白素的「放棄」,因為衛斯理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,掙扎求存。

 

這段其實很有意思,從衛斯理和白素的對比中,讓讀者思考充滿痛苦的人生有何意義。他們兩人都沒有提供答案,但萬良生的遭遇就道出現實,大部份人都只是為了別人而活,在群體生活的各式各樣關係中,失去了自己,失去了快樂。

 

萬良生在機緣下,得到放下自己身體的機會,變成一個獨自生活的海螺,快快樂樂地活在海中。但他的「放下」,也不是真正的「放下」。因為他只是變成海螺來逃避,不能以人的身份來活出自己。當他變回人時,一面對各樣關係,定會再次失去了自己。

 

真正的「放下」,或許是在面對一切時,仍然能做回自己。

 

還是那一句,說是很容易的,但又有多少人做到呢?

 

(完)  回頁首

 

返回倪學網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