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《十七年》的賞析文章包括:

 

1. 《十七年》的轉變

 

2. 空中衛斯理書齋 - 十七年(連結至「葉李華個人網站)  主講:葉李華,主持:梅少文

 

返回倪學網首

 

 

  

《十七年》的轉變    作者:紫戒 (2008414)

《十七年》是一個短篇故事,也是《命運》的附篇,講述一對情侶敵家健及王玉芬發生車禍,臨死前訂下誓約,來生要在一起。但他們仿似處處受到命運的掣肘及安排,死後十七年,仍無法會面。若果命運是如宋天然在《命運》中的假設,只是一份計劃書,不是早已註定,那麼他們的愛情及誓約,能否改變「命運之神」的計劃呢?

 

不幸的是,王玉芬的投胎對象竟是家中的妹妹王玉芳。王玉芳童年時只是隱隱約約記得有一件很重要的事,到十歲時,突然有了前世的記憶,於是開始尋找敵家健的下世。但她一直找不到敵家健,也沒有仿似敵家健下世的人找她。是敵家健未投胎、投胎後沒有前世的記憶、還是他忘記了誓約呢?

 

原來敵家健也投胎了,和王玉芳一樣,都是回到家中,但他竟投胎到他父親為他雕刻的玉像,和他真人一樣的玉雕像。所以,敵家健十七年來,都無法作出行動,和王玉芳會面。

 

此篇文章名「《十七年》的轉變」,不是談敵家健由人轉變為玉像的情形,而是《十七年》故事設定的轉變。在漢聲電台「文藝橋」節目的「衛斯理書齋」,葉李華博士提到,倪匡在他稱為「天下第一奇書」的《蜀山劍俠傳》中,其中一段描述一對愛侶的女方,竟變成了一隻恐怖的大蜘蛛,附在男方的胸前。此情景確令讀者毛骨悚然,但也非常淒美動人,倪匡因而得到靈感,原先設定了敵家健和王玉芬這對情侶,在車禍死後,王玉芬投胎轉世後變成了王玉芳,但敵家健則變成了一隻蟬。

 

蟬這種昆蟲,必須在地下蟄伏多年,最長可以達到十七年,才能夠從地底出來,成長為蟬。這亦是書名定為《十七年》的原因。但蟬成蟲後的生命非常短暫,約只有一週的壽命。所以,敵家健一直無法尋找王玉芬,更悲慘的是,按照這個原先的設定,故事會發展成王玉芬找到敵家健家中,感覺到敵家健的下世剛剛成長為蟬,但他們只得一週的相處,而且是人蟲之間的相處……這就解釋了為何在故事初,倪匡說這是「一個相當悲慘的故事」。

 

但倪匡改變了原先的設定,是什麼原因就不得而知了。比較蟬及玉像的設定,因為蟬的生命短暫,故事結局會淒美得多;而玉像只要保養得宜,「生命」會很長久,結尾就比較「大團圓」了,是喜是悲,不同讀者會有不同感覺。不過,就因為王玉芳能長期和玉像為伴,愛上王玉芳的陳長青最後失戀收場,不知是否因而使他日後更有決心上山修道了。

 

蟬的假設來自《蜀山劍俠傳》,但對大部份讀者來說,也是頗新鮮的。相對於現在的設定,玉像就顯得較為俗套了。很多恐怖故事,例如什麼恐怖蠟像院或恐怖模特兒,都會有假人成真的描述,所以在《十七年》中,想象靈魂進入了玉像的情節,驚喜程度不足,加上在故事初對玉像的擬真程度花了不少筆墨,讀者很容易就估到劇情發展。

 

《蜀山劍俠傳》化身成蜘蛛的設定,和蟬的設定可謂各有千秋。蜘蛛給予很多人醜惡的感覺,甚至有人患上蜘蛛恐懼症(spider phobia)。因此,《蜀山劍俠傳》的男方能和變成蜘蛛的情侶相處,顯得他對愛侶的愛情,勝過恐佈的外貌。而蟬只得一週壽命的設定,則把敵家健及王玉芬的愛情,加上重重困阻,使人感受到世事往往無奈。兩人臨死前的約定,只換來一週的人蟲相處,把故事的悲哀情緒,推向高峰,故事縱然完結,悲哀氣氛仍會繼續纏繞讀者,揮之不去。

 

人類無法控制投胎的時間及對象,都會造成很多悲劇。非人協會系列的《兩生》就講到,寶德教授和非人協會會員靈媒阿尼密約定,他死後會有再生,並能記得前生的記憶及知識。怎料,他投始在新畿內亞深山的穴居人部落之中,無法和外界聯絡。阿尼密找了他三十年,才找到他。他對阿尼密說,他和與世隔絕的穴居人相差太遠,只是為了等待阿尼密,才默默地忍受著無邊無涯的寂寞。而類似的悲劇,在《生死鎖》中起首亦提過。

 

在衛斯理系列中,較少出現愛情味道濃烈的故事,《十七年》是其中一個,但倪匡為了讓王玉芳快快樂樂地和敵家健的玉像一起,棄用蟬的設定,無疑是大大減低了故事的震撼力。不過,作為書中角色,敵家健和王玉芳自然會大大感謝倪匡這個主宰,改變了計劃,亦因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。

 

誰說命運不能改變?

 

(完)  回頁首

 

返回倪學網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