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《換頭記》(連載:人造總統)的賞析文章包括:

 

1. 《換頭記》 - 我是誰?

 

2. 空中衛斯理書齋 - 換頭記(連結至「葉李華個人網站)  主講:葉李華,主持:梅少文

 

返回倪學網首

 

 

 
《換頭記》 - 我是誰?           作者:紫戒(200893日

 

「我是誰?」是一個很經典的哲學問題,在很多作品中都可見到,例如,《射鵰英雄傳》中的歐陽鋒在神經失常後就問了這個問題。

 

《換頭記》中,亦就換頭大手術帶出這個問題。雖是老問題,但故事甫開始不久就由奧斯教授以破皮鞋作比喻來重新包裝這問題:

 

  『一雙皮鞋,穿壞了鞋底之後,換了一個鞋底,是不是可以說那是原來的皮鞋?』

 

  『如果過了一些日子,鞋面也壞了,那麼,再換了鞋面之後,那人所穿的鞋子,和他原來的鞋子,完全沒有關係了?』

 

故事結尾,也來個首尾呼應,A區主席在換頭手術前,也不禁自問在手術之後,他還是他麼?

 

老實說,作為一個普通人,就換頭的角度來思想「我是誰」這問題,又不想得太複雜的話,也不算太難回答。筆者認為若A換了身體,變成了A頭B身,就如比喻中的破皮鞋換了鞋底,但因為思想沒有改變,這個A頭B身的人也可算是A。

 

然後,當鞋面也換了,即是說,A頭B身和C交換頭時,就變成了C頭B身及A頭C身。C頭B身當然不是A,因為是由C的思想主宰整個身體,而A則變成了A頭C身了。

 

以上的邏輯,是建基於「頭」(或較準確來說,是指腦中的思想)才是決定於「我」是誰,而其他部份都不重要。否則,正如常聽見有人說因為新陳代謝,每天都有無數細胞生長及死去,過了一段時間後,大部份或甚至所有細胞都更換了,「我」也變成另一個「我」了。

 

若果想得很細緻,難道每一個細胞的變化,都是不同的「我」?每一刻,都有一個「我」,就正如動畫電影,可以說每一刻的主角都是不同的,因為他們存在於不同的底片上,由不同的物料組成。

 

所以,想得簡單些,思想才是「我」的定義的關鍵。

 

但有時又想,若果人的思想能像電腦軟件般複製到其他身體, A思想可以同時在A、B及C的身體上,是否就變成了三個「我」呢?若果只是能複製一部份,會否三魂七魄分別在A、B及C的身體中,那麼,「我」又是否存在呢?或是變成了三個不同的「我」呢?

 

就算不提換頭或思想複製這些問題,人的思想也會不斷變化,這個「我」,也是在不斷變化。所以,有時看到一些理論提到在時光旅行之中,兩個「我」不能同時出現,也不太認同,因為可能兩個「我」根本是不同的。

 

用回電影底片這個比喻,每一刻的「我」都是一張底片,若「現在這一刻的我」能返回過去,把「昨天某一刻的我」殺死,「現在這一刻的我」仍會存在吧。就像電影的其中一張或甚至一整分鐘的底片壞了,觀眾仍可看見之前及之後的片段,很多不同的主角仍會在存在於其他底片。

 

原本以為是一個可以用簡單角度想的問題,想多一會,「我是誰」仍是一個想不通的問題,愈想似是愈混亂。就如這篇文章,也是一樣的混亂,由「換頭」到「思想複製」到「時光旅行」……再天馬行空想下去,也是可以的,但為免太亂,還是就此打住吧。

 

(完)  回頁首

 

返回倪學網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