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《買命》及《賣命》的賞析文章包括:

 

1. 《 買命》及《賣命》 - 生命配額經濟學(Economics of Life Quota

 

返回倪學網首

 

 

 

 

 

《買命》及《賣命》 – 生命配額經濟學(Economics of Life Quota

 

  作者:紫戒(2008年12月25)

 

在香港報紙AM730口述專欄《與倪匡對談》中,倪匡於2008年12月12日的「儲起購物券」提到他「有時亦覺得所有經濟學家同風水佬其實都是差不多」。這篇文章偏偏用半桶水的經濟學分析倪匡創作的生命配額,哈哈!

 

當想到生命配額可以自由買賣,第一個想法可能就如衛斯理般,就是覺得太不公平了。現在的世界已是富者愈富,貧者愈貧,若能以金錢購買生命配額,富豪就會長生不死了。

 

但若撫心自問,若真的能減壽若干年,就能得到一筆金錢享用,有多少人會願意呢?故事亦透過康維十七世得到的一批應徵信,舉出多個例子,提到生命配額的轉移確有其市場。

 

若真的有生命配額買賣市場,當中的商業行為,或許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會很有趣。當然,筆者對經濟學只懂得皮毛,以下只是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加上一點經濟學名詞來討論 生命配額,有識者請勿見怪。

 

生命配額的成交價,視乎供應及需求(supply and demand),甚至可以有生命配額期貨市場(life quota futures market),明碼實價,童叟無欺。假設每個人能出售的生命配額是相同的(homogeneous Goods),即無論是老年人、年輕人、病人、富人或窮人等,他們所出售的呼吸或其他配額,都是一樣的。在現時貧富懸殊極嚴重的情況下,可以預見需求少而供應多,會形成一個競爭性非常激烈的市場 (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),生命配額的均衡價錢(equilibrium price)相信不會太高。此外,富豪自然會盡量利用價格分歧(price discrimination),先向最窮的人購買,因為他們的生活質素不高,他們很可能不在乎多一天壽命:因此,他們壽命的機會成本(opportunity cost)會較有錢人低得多;在同一價錢下,他們會更願意出售生命配額。對於一些生活非常痛苦的人,可能只需很少金錢,就能買下他們餘下的生命配額。所以,生活有一般水平的人,是不能依靠售賣生命配額而得益的。到時,亦必定會有一些政治團體為了窮人的福利,建議最低生命配額售價(price limit for life quota)。

 

不過,若果大家的生命配額都不同(heterogeneous goods),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的生命配額都不同,情況就完全改觀了。這樣說可能有點混亂,舉個例子,一個健康年青人的呼吸配額,和一個患了哮喘病老人的呼吸配額,可能有極大的不同。若富豪買了哮喘病老人的呼吸配額,會非常辛苦,他就會寧願花更多的金錢買下健康年青人的呼吸配額。不過,他也不會買盡 年青人的所有呼吸配額,因為年青人也會老的,富豪當然不會買下他老年時的呼吸配額,而是向不同的健康年青人買下他們最黃金的歲月配額。若是這種情況,生命配額市場的競爭就少得多,健康的年輕人可以奇貨可居,待價而沽。

 

到時,「健康就是財富」這一句說話,不再是比喻,而是確確實實可以在 單據上列出來的數字,還可蓋印「命銀兩訖」四字呢!

 

(完)  回頁首

 

返回倪學網首頁